内容页搜索

明清时期坛丘就有私塾,但入塾就读的儿童极少。民国2年(1913年)2月,俞湘奏创办坛丘小学,校址在坛丘东岳庙(坛丘大庙)现明庆教寺后埭大悲阁楼下,当时只有一个班,学生20多人。民国351012日,坛丘教育工会成立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坛丘区共有国民小学11所,学生360人,教师18人。1952年,坛丘地区有私塾5所,学生90人。1956年,5所私塾全部转为民办小学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,实行“两条腿走路”(公办与民办并举)的办学方针。在农村开展扫盲工作,大办冬校(冬学)、夜校、民校,推广速成识字法;同时增办农村小学,1965年下半年达到村村有学校。市镇推广职工业余教育,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,幼儿教育、小学教育、中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相继得到较快发展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,学校一度“停课闹革命”。197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教育事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。1978年,恢复中心校,中小学分开管理。

80年代起,坛丘的教育事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,加快教育和教学改革步伐。小学逐步恢复6年制,中学恢复三三分段制,完善课程设置,扫除文盲工作成绩显著,成人业余教育、自学考试吸引了广大干部、青年职工。全日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,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。199311日起,坛丘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。107日,国家教委战略发展研究室主任郝克明到坛丘中心小学视察。1996117日,国家教委李良财到坛丘镇对中小学双基(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,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)工作进行验收,达标后题词:教育领先,建设家园。是年,坛丘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苏州市的验收。1998224日,坛丘镇通过验收,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。20007月,坛丘镇有幼儿园8所,入园幼儿696人,教职工46人;小学9所,学生2193人,教职工106人;初中1所,学生810人,教职工58人。

1958年前,坛丘农村不设幼儿园,只有坛丘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,入学幼儿2030人不等。19589月,坛丘人民公社成立后,坛丘农村各大队创办幼托班,主要在农业大忙期间照顾儿童,家长可安心参加农业生产。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,幼托班相继停办。

70年代中后期,农村的幼儿教育由公社妇联管辖,幼儿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培训。80年代初,镇政府为加强农村幼教工作,要求各行政村都要开办幼儿班,1982年下半年,坛丘23个大队开设幼儿教育班,入学幼儿529人。

20007月,坛丘镇有幼儿园8所,班级25个,入学幼儿696人,教职工46人。